cnews 1 1654769648
新聞

機構資金正大舉出逃?Amber Group “Regional Director” 揭機構客戶心思、談台灣前景

2022 年 Q2,對全球的加密貨幣投資者,註定是異常難熬的一段熊市時期,從 4 月開始市場大量出現大量機構資金的警訊、5 月開始市場全面性大幅下挫、再到前陣子 Luna/UST 事件造成的「幣圈雷曼兄弟式」毀滅性衝擊、比特幣連續 9 週下跌創下歷史紀錄。為此,動區特別速訪了同時經手 1 兆美元級機構資金,又經營著亞洲前五大「散戶」加密資產管理平台的 Amber Group — Regional Director John Lee(李軍緯),為讀者剖析當前確切的市場局勢、上層機構與普通散戶的分別的資金動態,以及台灣市場的現況。
(前情提要:專訪 | Amber Group 執行長 Michael Wu 榮獲 《WBM 》「 2022最佳創新CEO前100強」
(前情提要:彭博:Amber Group 尋求以「100 億美元估值」進行新一輪融資

 

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陰霾籠罩下,美股四大指數全面重挫,比特幣也常時間低迷於 3 萬美元水平,與此同時,機構資金正呈現大舉流出的跡象,研究機構 CryptoCompare 上月發布報告指出,今年 4 月,加密貨幣投資產品平均每週資金流出額達 7,950 萬美元,創下今年迄今單月平均新高。

那麼,關於在大眾眼中總是披著神秘面紗的市場莊家們 —— 大型機構投資圈,是否真的如研究多份報告所述,出現大舉撤出的現象呢?全球市場局勢?台灣市場的現況又是如何的呢?


機構基金是否出現大舉外逃現象?

John Lee:一級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呈現指數性成長,那二級市場就是有些人做資金調整、挪用,不外乎就是進行資金配置、套現…等各種因素。

僅管近期的市場經常出現資金外逃、機構出手緊縮的負面消息,但就我們作為實際從業者的深度觀察,至少從大型機構的資金動向來看,雖然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響,牽連到了機構的長期策略考量跟打算,而為了因應新策略勢必帶來部位調整,只是機構通常資金體量較為龐大,進行大動作資金部位調整時容易產生驚動市場的大型資金移動數據。

而這些突出的機構短期數據,若是遇上了市場特別情緒敏感的時期(如近期),就容易被特別關注、造成市場恐慌的現象事件。

Q:既然如此,那若是我們略過短期部位調整期的特異數據來看,實際上機構層面的資金流向狀況為何?

John Lee:

事實上,就從總體市場稍長期的數據來看,機構資金進進出出是 all the time 的事。

雖然外界消息表面悲觀,但其實 inflow(流入)跟 outflow(流出)基本上都還是健康的平衡。

資金流入的腳步雖然有可能出現放緩現象,但並沒有停歇過,仍是在持續成長中。

Q:在普通投資者眼中,大型加密貨幣機構如 Three Arrow(三箭資本)、Pentera Capital、Definance Capital、Galaxy Digital…等,總是蒙上一層神秘面紗,更被傳說是操控市場的莊家、大鯨魚。

就 Amber 服務了幾乎是加密貨幣市場半數機構的了解下,究竟機構與普通人究竟有何差異?在眼下市場情境條件下,他們的決策、資金動向、佈局、操作上,與普通散戶投資者有和差異?

John Lee:

事實上,機構相對於散戶,其實就是量的問題。

散戶資金乘於 1000 萬,差不多就等於機構,散戶要承受的東西,機構也要承受,只是他們的部位比一般散戶要大得多,因此機構的風險管理、資產配置等方面需要比散戶更加精準。


LUNA事件是否會引發漣漪效應?

Q:一度名列全球第 2 大公鏈的 Terra ,其原生代幣 LUNA 、算法穩定幣 UST 突然崩盤,價格近乎歸零,數百億美元市值一夕蒸發,震撼整個幣圈,此事件是否會在幣圈引發漣漪效應,引發不少討論。

幣圈大型項目失敗是常有的事,但僅是一個項目崩潰的 LUNA 事件,卻被資本圈稱為「幣圈的雷曼兄弟時刻」(雷曼兄弟在 2008 年因投資失利,在談判收購失敗後,宣布申請破產保護,引爆全球金融危機),為什麼?有什麼深遠的影響?

John Lee:

因為它的資本量極快潰堤、崩盤的現象,是非常雷同的。更加嚴格的監管、審查、討論與研究,勢必將會根深蒂固地橫跨整個產業與市場。

延伸閱讀:UST崩盤影響》英國確認準備「監管穩定幣」;韓國緊急關注LUNA事態、加快數位資產基本法

Q:這個事件對於機構市場玩家乃至於 TradFi 玩家,意味著什麼呢?是否會因此縮手?

John Lee:

它意味著對於監管、背景調查與研究…等,在任何一項資產層面上,都不會太鬆懈,會變得非常的嚴謹。

至於是否因此縮手?任何好的資產與項目,都會一直持續地發展與成長,所以並不見得,也不會因此而發生這樣的問題,再來,過去以往很多的研發、發明與開發還有發展,都是在熊市的期間所建立的。

Q:對接下來將會陷入長期熊市怎麼看?這是否會衝擊一級市場?您認為這樣的資金萎縮(熊市)會持續多久呢?

John Lee:

我覺得就我們的產品 Whalefin,針對接下來陷入熊市,會是一個非常好做資產管理分配的地方。(LUNA崩潰事件)不見得也不一定會衝擊到一級市場,至於資金萎縮情形,這很難說,無法保證會持續多久,但是對於接下來,大家有一段很難熬的時間是可以預期的。

Q:《彭博》近期報導稱,Amber Group 正以 100 億美元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,是否有此事?

在此市場條件下還進行大型融資,是否代表市場大型資金依舊活躍,僅為非頂級公司或非頂級項目的萎縮或悲觀現象呢?

John Lee:

No Comment、No Comment、No Comment。

Q:在 Luna、算法美元穩定幣 UST 崩盤事件的衝擊下,全球監管機構皆出現收緊的風聲,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甚至在近期的演講中直接點名

近期 Amber Group 總部從香港遷往新加坡,是否與此事件衝擊下衍生的監管環境變化有關?

John Lee:

新加坡對加密貨幣有明確的立場,呈現出更多的監管明確性; 此外,新加坡擁有強大的金融科技人才庫,這與我們對東南亞市場的關注十分相合,我們在此看到了數位原住民和年輕族群的巨大增長潛力。

延伸閱讀:淡馬錫領投!Amber Group 以「30 億美元估值」完成 2 億美元 B+ 輪融資

Q:作為機構市場最成功的機構之一,Amber Group 在此市場條件下仍大動作佈局散戶市場、大力發展面向個人市場的一站式數位資產平台 WhaleFin

這樣的策略是否與機構市場近期局勢變化有關?是為此進行的兩手佈局應對策略?

John Lee:

Amber Group 在此市場條件下,還大力佈局散戶市場金融產品,倒是與機構市場現況變化無關。主要是集團長期發展考量所做的佈局。

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看到了加密金融的力量,我們希望讓一般民眾也能接觸到它。 因此,在「使加密金融民主化」的核心理念指引下,我們推出了 WhaleFin。

此外,我們希望打破機構市場和散戶市場之間長期存在的心理分歧。 人們通常將機構與安全、合規、高效的服務聯繫起來,即所謂的機構級。 我們認為這同樣適用於散戶,因此我們也希望向他們提供我們的機構級產品和服務。

眾所周知,在公司做到一定規模之後,這是很自然的進展,唯一只有面向散戶,才能達到全球化的量化。

純 2B(大型機構)導向的話,公司可能就是個非常有名的 Trading Firm 或 TradeFi ,你沒辦法超越現有知名度跟規模,你的產品需要所有人用、需要廣大用戶,一定得吃某些特定市場,吃之前某些沒有接觸、沒有碰過的市場。


本輪熊市衝擊下,台灣加密貨幣的現況與變化

Q:在全球市場熊市情緒的衝擊下,台灣 2C(散戶)市場的現況如何?是否有資金流出的現象?台灣市場現有加密貨幣資金量體有多大?

John Lee:

資金的規模很難計算它,但台灣還是非常有錢的,我看過一個報導,台灣大概是前十大有錢的市場,台灣不是沒有錢,這些錢也都存在,就只是你知不知道它存在和它存在在哪的問題。

台灣的 GDP 不低,消費能力也足夠,經濟環境跟經濟體系的狀況相對穩定,相比類似區域 size 和人口組成的區域國家的話,台灣算是名列前茅,平均水平都是在全球平均之上,無論是高淨值客戶還是散戶市場,這兩塊都是非常有潛力發展的市場,也都是大家現在主力搶攻的市場。

Q:台灣與其他市場有何不同?Amber Group 特別重視台灣市場、並投入大量成本佈局的原因為何?

John Lee:

我覺得相對其他國家,應該還是台灣的本土文化和本質,台灣是很傳統華人思想的地方,以房產、置產的導向出發,與其他國家相比,在資產分配、投資管理這塊的風險、偏好等方面,出發點有所不同。

特別重視台灣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戰略性的考量,台灣的技術人才非常多且優,包括系統架構工程師、前端、後端、資安、大數據分析、人工智慧交易等領域,很多國內外公司都會在台灣做技術儲備人才的培植,台灣可說是大亞洲地區的 Tech hub(技術中心)。


訪者小檔案

Amber Group 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服務商之一,市值超過 30 億美元,現為 1,000 多家知名大型機構客戶提供加密貨幣金融服務,在 100 多個電子交易所中累計交易總額已超過 1 兆美元,資產管理規模超過 50 億美元,旗下產品包括亞洲前五大資產管理平台 WhaleFin

Amber Group Regional Director John Lee(李軍緯)在業務發展、產品管理、業務戰略、成長駭客、運營學科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工作歷史,自 2012 年以來,他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擁有 9 年以上的經驗。

如想了解更多,請加入 Amber Group 台灣官方 FacebookLINETelegram

photo 2022 05 23 21 21 54 3

📍

資訊來源